2012-2-19 06:27
Jill
關於「業力 」的開示 -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
<P align=center><STRONG><FONT color=darkgreen size=5>關於「業力 」的開示<BR></FONT></STRONG>摘錄自"<A href="http://www.amazon.cn/s/ref=nb_sb_ss_i_0_9/476-1725276-6806856?__mk_zh_CN=%E4%BA%9A%E9%A9%AC%E9%80%8A%E7%BD%91%E7%AB%99&url=search-alias%3Daps&field-keywords=%E5%AE%97%E8%96%A9%E8%94%A3%E6%8F%9A%E6%AC%BD%E5%93%B2%E4%BB%81%E6%B3%A2%E5%88%87&sprefix=%E5%AE%97%E8%96%A9%E8%94%A3%E6%8F%9A%E6%AC%BD%E5%93%B2%E4%BB%81%E6%B3%A2%E5%88%87%2Caps%2C193">佛教的見地與修道</A>" </P>
<P align=center>作者: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</P>
<P> </P>
<P> 你可能會想,不明白「自我是幻覺」有什麼害處?明白「自我是幻覺」又會有什麼好處呢?如果「自我」不存在,任何人都不存在,那麼去做任何事又有什麼意義呢?換句話說,沒有開始的人,那又是誰開始修行呢?</P>
<P><BR> 覺察「自我」和「不知自我乃幻相」的壞處,非常重要。因為這種覺察幾乎就是讓你從輪迴的痛苦中解脫的起點。佛陀開了三乘共計八萬四千方便法門,這一切教法都是以直接或間接的方法粉碎、轉化、揭露、訓練或攻擊「自我的幻覺」。「自我的幻覺」是佛法要解決的根本問題,也是所有業力的起源。</P>
<P><BR> 因為很多地方都談到了「業」,因此在這裡只討論幾個常被誤解的重點。業力並不是宿命論,並不是一旦你造了什麼業就被困在其中,一定會得到相當的處罰或獎賞;業也不僅是「這是我的業」的結果而已,它既是因,也是緣和果。字面上來說,業是指行動——任何的行動。「相信業」的意思,就是對你的行動和生活負起完全的責任。</P>
<P><BR> 可能大部分對於業的困惑都來自誤解了這段話:業不會自己消失,因緣成熟時,它即刻會現行。就好比是蟄伏多年的種子,一旦土壤、水、陽光等正確的因緣聚在一起,它就會發芽。</P>
<P><BR> 業經過再長的時間,也不會失去它成熟的力量,這一點與種子不同。然而,就如同我們可以壓碎種子或限制因緣讓它無法生長一樣,我們也可以製造障礙以阻撓業的成熟,並利用方法對抗業的影響,這樣便能改變或摧毀業的作用。</P>
<P><BR> 業是「自我」的能量與行動。任何期望得到某種結果所啟動的行為,也就是任何因貪、瞋、癡所造成的行為,都會產生業。</P>
<P><BR> 剛開始,「自我」執著自己的存在,投射出自己和他人,然後有了互動而創造了業。由自己和他人互動中流出的業力,穩定了原先二元對立的幻覺,更加入了「自我」在其中表演的各種貪、瞋、癡的電影,電影中交織了複雜的情節、插曲、發展等,足以使「自我」陷在裡面。在這個時候,業開始創造出「自我」,「自我」也創造出業力——這種週而復始、反覆滋養它本身,而讓自己一直受苦的現象,就叫做「輪迴」。</P>
<P><BR> 以最簡單的字眼來說,業就是因、緣、果報的過程,正如你吃了東西就會想上廁所一樣,除非有障礙或對治,否則永遠有結果。</P>
<P><BR> 業力是一種很理性、很科學的過程,它和宗教或神秘主義沒有關係。如果把花種丟入空中,就永遠得不到花——適當的因緣是必要的。如果具足因緣,又沒有鳥吃掉種子或乾旱等干擾,那朵花就無可選擇地茁壯起來,即使你不想要它,它也會長下去。如果出現了一些干擾,例如水分不夠或被馬匹踐踏到,那麼花雖然還會長,卻受到阻礙或是變形;如果出現非常強烈的障礙,例如被火燒到,那麼花便永遠長不起來了。</P>
<P><BR> 根據佛法,沒有一件事是偶然發生的。主客的一切現象都有它們的因緣,要摧毀某件事物,只有摧毀它特別的因緣才行。果報是特定的現象,能生成或毀滅某種事物的因緣,對於其他事物並不具有同樣的效用。例如,水可以滅火,但卻能讓鴨子快樂。</P>
<P><BR> 因為事物無法自行生起或消失,如果桌上有一滴水,只要讓水繼續存在的因緣具足——沒有陽光、風、熱、更多的水或時空的干擾,水滴就會一直維持下去。就像這樣,業也是一種無法自己消耗掉的能量。這並不表示業是永遠的、不可變動的,業是能量的延續——從行動所開始的一連串過程,經過時間,遇到某些因緣會發生反應而改變,直到成熟。行動與過程很自然地和無常有關,這表示事物會改變,不會永遠保持同一個狀態。</P>
<P><BR> 瞭解無常和變易性的特質,使我們能有意識地創造善業,減弱或摧毀惡業,不會成為我們所盲目製造的事件的受害者。</P>
<P><BR> 佛陀並不是武斷地把行為分成善行和惡行而後報償善業、處罰惡業的神祇,他所教導的是,善、惡來自於你自己對於動機的判斷。</P>
<P><BR> 例如,通常我們認為揍人是很痛苦的業,因為我們知道如果被人揍的話會很痛苦。當你打人的時候,你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,並且期望這個動作傷害到對方,然後從對方的痛苦中感到滿足。由於你的動機是製造痛苦,所以你的行動就是痛苦的行為或惡行。如果另一個星球的居民認為打人是一種迎接的方式,在那裡,打人就不會造成惡業,因為動機不同了。</P>
<P><BR> 如果你所創造的特定業因、業緣,不論它是善、是惡,只要沒有另一個相反性質的業力去抵消它,它就必然會出現相符的果報。舉例而言,憤怒的痛苦帶來地獄的經歷,嫉妒的痛苦產生阿修羅的經歷,行善積德則帶來淨土的經歷。</P>
<P><BR> 所謂六道中的某道並不一定指身軀死後投生的某個地方,而是此時、此地某個業力狀況中止、另一種業力狀況生起的心境。</P>
<P><BR> 你非常生氣的時候,就嘗到一點地獄的滋味了;如果那種憤怒堅固持續下來,並且生長茁壯,你就會發現,雖然在實質上你並沒有移動到任何地方,但是自己的存在卻已經成為地獄了。生氣的時候,無論走到哪裡或做什麼事,都不會遇到真正和藹友善的人;你會覺得每個人都讓你生氣,或者都向你挑釁,整個環境都充滿威脅、讓人激憤,沒有一件事對勁。</P>
<P><BR> 業果依動機而定,如果你的動機是嫉妒,結果就是投生到阿修羅道。阿修羅道就是由於嫉妒別人的土地、財產和所有物等,而持續爭鬥的狀況。</P>
<P><BR> 如果你的動機是貪婪,就會投生到餓鬼道。餓鬼是飢餓的眾生,咽喉非常細小,無法吞下足夠的食物以滿足他們巨大的胃口。餓鬼具有匱乏的心態,不論得到多少,永遠都不滿足,希望得到更多。</P>
<P><BR> 淨土也像這樣,如果你以善念或菩提心做事,那麼日常的經歷都能成為淨土。你可以坐在你目前的位置上讀這本書經歷到淨土。</P>
<P><BR> 一天之中,一個小時之中,甚至於一分鐘內,我們都能夠體會六道——因為不同的道只是不同的心態而已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