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-9-7 03:42
彌陀山莊
本生如意樹——具光王的故事
<h1 align="center"><font color="darkorange" size="5">本生如意樹——具光王的故事<br></font><font color="#4455a6"><br></font></h1>
<p align="center"><font color="#4455a6">作者 : 不詳</font></p>
<p align="center"><font color="#ff8c00" size="5"></font> </p>
<p align="center"><font color="#4455a6"></font> </p>
<p><font color="#4455a6"><strong>本生如意樹——具光王的故事</strong></font></p>
<p><strong><font color="#4455a6"></font></strong> </p>
<p><font color="#4455a6"> 這幅唐卡是說釋迦牟尼佛在過去生最初發菩提心的故事。當時,釋迦佛是一位國王,叫具光王。他發現了一頭渾身雪白、猶如神仙坐騎一般的大象,非常喜愛。於是讓調象師將之馴服後上供給自己。調象師謹遵王命,也就將象調順後,供獻於王。</font></p>
<p><font color="#4455a6"></font> </p>
<p><font color="#4455a6"> 當國王乘坐此象,前往森林中遊玩時,這一白象嗅著雌象的氣味,隨著氣味瘋狂地奔向母象。具光王用手抓住身旁的樹枝,才倖免生命的危險。於是具光王責斥調象師說:「這就是你馴服的象嗎?怎麼還是如此暴烈?」調象師稟王說:「大王!我是真的馴服好了,但由於它嗅到雌象氣味,便不聽驅使了。但是它還沒有失去那被調治的念頭。」</font></p>
<p><font color="#4455a6"></font> </p>
<p><font color="#4455a6"> 七天後,</font><span style="color: rgb(68, 85, 166);">象</span><font color="#4455a6">的狂性消失,它憶起調治手段仍然回到它的住處來了。於是調象師稟王說:「象歸來了。」國王說:「你根本沒有將它調馴。」調象師稟王說:「大王,我的確已經馴服了,那麼我今天就在大王眼前作試驗吧!」他於是拿著燒紅的鐵鉤來到調象處,對象作調馴手段時,像仍如平常那樣接受調治。國王不解說道:「為什麼這頭這般極為調馴的象,之前卻對我們亂動起來呢?」象奴稟王說:「大王!我不是早已向王稟過,這象身已得調,心未調馴嗎?我只能調它的身,但卻不能調它的心。」國王問道:「那你聽過有能調心的嗎?」這時候調象師獲得十方諸佛的神力加持,以此答道:「大王!身心二者都能調伏者只有佛陀世尊啊。」於是具光王當下生起極大信仰,生起了大悲利眾的菩提心。</font></p>
<p><font color="#4455a6"></font> </p>
<p><font color="#4455a6"> 我們可以看到這幅唐卡中釋迦佛的前方,有一位調象師正在拿著燒紅的鐵鉤在對一頭白色大象做馴服,那象看起來極其馴服乖巧,正如故事中所說那樣調馴。在釋迦佛左邊畫有一人騎在白象上,那像似乎在狂奔,像上的人手臂揮舞,眼見跌倒,也正是代表故事中釋迦佛的前身具光王坐騎其上險些遇難的情形。</font></p>
<p> </p>
<p><font color="#4455a6"> 除了這幅唐卡以外,藏傳佛教中經常用馴象來喻示調心。比如在藏傳佛教寺院的牆壁壁畫上,我們會經常發現一組馴象的圖案,稱為「修定圖」。在這組圖案中,我們會看到最初一個人拿著鞭子在馴服一頭撒野狂奔的黑色大象,鞭子就代表了人的正知正念和理智,黑色的象代表我們沒有經過馴服的狂野內心。在經過幾個階段之後,黑色的象變為半黑半白,說明內心已經初步得到調治,一直到最後完成變為白象,象徵著迷亂、粗野的內心得到完全調伏。這幅圖正是喻示佛教徒修習禪定必經的九個階段,稱為「九住心」。<br></font></p>